欢迎回来仪征生活网

公租自行车,政府就别插手了

作为城市交通的最后一公里,公共租赁自行车受到了广大市民的欢迎。不过,也有居民吐槽,在一些地方办卡太麻烦,以通州为例,办卡需先通过网络预约,非京籍居民办卡还需提供工作居住证,且每月只提供6000张卡,办完即止。



此外,进入网页后,需填写姓名、通讯地址、身份证等一系列信息,非京籍居民,则必须有居住证。也就是说,一个来北京玩的游客,想在通州租辆公租车逛逛,基本不可能。也正因此,有网友调侃道,办通州公租自行车卡就像购车摇号一样麻烦。

还有一个问题值得注意,除了自行车量与停车桩的问题,公租自行车普遍存在取放车难,有待使用手机替代租车IC卡等问题。此外,如果是以区为单位建设公租自行车还存在区与区之间不能互通使用的问题。这个问题对居民使用公租车带来很大影响,不但这个区的卡不能在另一个区使用,而且,也会造成这个区的车不能在另一个区归还,必须骑回去的情况。

公租自行车存在的问题,有着客观原因,如高峰时段的需求很难满足,存在车辆缺口,停车桩不足,供应量跟不上等问题,所以限制就是一种必然。但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公租自行车是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是一种福利。与其他政府提供的一些福利一样,难免存在效率上的低效,自然就会有一些限制。

某种程度上,这种深层次的机制导致了中国目前180个左右由政府主导提供公共自行车服务的城市,基本上都存在租赁手续繁琐、取还车不便等问题。这类缺点,就如计划经济下,国营肉店、国营粮店提供的服务一样,很难满足公众的需求。能完全克服这类问题的,要靠近三十年来的市场经济。笔者认为,在公共自行车租赁上,也不例外。

其实,随着技术的进步,市场能做的事情越来越多。例如,近年来,陆续有一些自行车租赁软件进入市场,深受市民欢迎。使用这些软件租赁单车,用户无需办卡,只需下载单车App完成注册即可。使用时,用户通过手机定位寻找离自己最近的车,也可提前预约;找到车后,扫码就可以解开车锁;还车时不需要固定车桩,只要目的地处有非机动车停车线,只要在路边白线内均能停放,就可用手机自动结算骑行路程和费用。

互联网+时代,GPS技术不但解决了寻找车辆的问题,还同时解决了停车桩的问题;移动互联网、二维码、手机支付技术,解决了解锁、付费问题。但如果仅仅认为,新技术能解决一切,那就太小看市场机制了。更高的效率来自于市场对新技术的发现与使用。某种程度上,这也能解释为什么新技术没有首先应用于政府提供的租赁车上。

所以,相对而言,政府并不善于做好这类细致的工作,既然如此,当市场能够更好地提供一项公共服务的时候,政府是否还有必要提供相同的服务,就值得好好思考一下了。政府与其把精力投放到这上面,倒不如放手给更加灵活的市场,让市场来做这些事;转而将时间与资金,投入到更需要的领域中。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