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上的今天>>正文

首批维和部队进驻东帝汶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50周年成就展
苏联前总统戈尔巴乔夫的夫人赖莎逝世
中国象棋网络公开赛开赛
台湾“重返联合国”图谋连续三年失败
国际《核安全公约》签署
我国首座现代化海洋采油平台建成
我国建成人工海洋
中国科技大学成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图案诞生
曾国藩、李鸿章设立江南机器制造总局
北京同文馆成立
1862年08月24日

          北京同文馆成立导读关键词京师大学堂北京同文馆同文馆     
1862年8月24日,北京同文馆成立。当时洋务派在中央的代表奕訢等人,深感外交事务中没有自己的真正通晓外国语言文字的译员,常受人欺弄,急需设立专门学堂,培养自己的翻译,了解外国的情势。曾于1861年1月奏请朝廷命广东、上海各派二名识解外国(英、法、美)文字语言者,携带各国书籍到京作教习,并准于八旗中挑选天资聪慧,年在十三四岁以下者各四五人,俾资学习。这是近代中国政府下令学习外语的最早记录。朝廷发布诏令后,可惜粤、沪未能找出适当人选担任教习。1862年,奕訢在英人威妥玛的帮助下,请英籍教士包尔腾充任教习,8月24日在北京正式设立京师同文馆,以培养翻译和外交人才。同文馆附属于总理衙门,是清末最早的洋务学堂。先设立英文、法文、俄文班,后陆续增设德文、日文班以及算学、化学、万国公法、医学生理、天文、物理、外国史地等。招收学员,最初从八旗儿童中挑选,后来从贡生、举人提高到进士、翰林院编修、检讨等正途出身的京外各官,年龄放宽到30岁,也不专限八旗。学制分三年、五年、八年不等。除汉文外,其他课程均聘外国人教习。该馆还设有印刷所,译印数、理、化、历史、语文等方面书籍。对中国近代科学技术的传播起了一定作用。前后办理20余年,入馆学员约300人。1902年并入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的前身)。                
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人人网
网站介绍 关于我们 服务条款 广告服务 免责声明 联系我们 扬州人才网

仪征生活网
提醒您,买餐具、茶具、杯子就到《仪征生活网》

地址:仪征鼓楼街负一楼151-1号